2024年10月12日,第一次在台灣參加關於作家李碧華的文學電影講座。此次的講題是《妓女與漢奸:談梅艷芳、李碧華、香港電影與文學》,講者為澳門電影、文化評論人李展鵬老師,地點是在小巧又有氣氛的有河書店。
當天天氣很好,現場也坐無需席。只不過講座結束後一直有事耽擱,直到今日才將筆記打開,然而回頭看看自己寫的居然忘記了快大半,趕緊趁現在將還記得的重點整理記錄一番,免得日後要想也想不起來。
以下是當時的幾點筆記整理:
1.懷念過去是因為對現代產生焦慮與不安。現在過的不好,就會有過去比較好的對比心態出現。《中英聯合聲明》發表之後確定香港歸還中國,於是社會上瀰漫著不安浮燥的氣氛,電影《胭脂扣》的出現,適時填補了這份懷舊心情。
2.《胭脂扣》裡永定說他歷史不好,意指當時不重視本土歷史,以致於五十年前的鬼跟現代的永定說起過往時,永定聽的一頭霧水。
3.香港影視在80-90年代非常蓬勃,但其中也有不少是「借」來的。例如唱片歌手為了可以頻繁發片,大量翻唱日美流行曲便是一例。不過展現出來的自信卻是借不來的,借久了也會變成自己的風格。
4.這次講座題目為妓女與漢奸,就是主講《胭脂扣》與《川島芳子》,但除了梅艷芳為這兩片的女主角外,還有另一位男星也同時演出這兩部片,那就是在《胭脂扣》中飾演嫖客與在《川島芳子》飾演宇野駿吉的謝賢。
5.據說《川島芳子》正式上映前有進行過兩個結局的午夜場試片,而當時觀眾對於川島芳子死裡逃生的反應較佳。根據這個說法,電影原始上映版本應是跟小說一樣,川島芳子最後逃過一死,背著猴子走向夜色中的新宿(也是當年上映時我在台灣看到的版本)。但是後來的版本(現在流傳的版本),是改成川島芳子被槍決後倒地而死。改換版本的實際原因不清楚,也許漢奸還是必須死掉吧!
最後,想起《胭脂扣》,結局時的如花發現堅守50多年的愛情事實上只是一廂情願(或許因為十二少害怕面對死亡(不值得為了如花),或許因為發現他被下了安眠藥(這女人太恐怖)),於是她決意跟十二少告別,放過別人,也放過自己。